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也被業界稱為“國八點”。該《通知》從八個方面指明了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具體路徑,其意義在于如何穩定房地產價格,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通知》以國務院辦公廳的文件下發,表明了中央政府對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基本態度,表明了今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關注與調控房地產市場將是中央政府工作的重心。
從“一二一文件”到央行的“加息”到《通知》的出臺,國家關于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措施不斷升級,一次又一次繃緊了樓市的神經。而對于房地產開發商和準備買房的購房人來說,與其說關心政策,不如說是關心房價的走勢——漲還是跌? 經濟學理論中,有一個需求推動供給理論,也有一個供給創造需求學說。一個行業的發展,首先需要需求啟動,推動供給發展之后,再進入互動升級的良性格局中去。而作為供給和需求的結合,消費趨勢更多的是受其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差距支配。
我國已進入城市化高速發展期,如果說到2050年要實現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目標的話,城市化速度還要加快,也就是到2050年我國16億人口有60%城市化,將有近10億人生活在城市里,有3億多家庭需要幾百億平方米的住宅來滿足需求。減掉現有的存量房,需要的新增房對于地產開發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同時,一系列金融和土地政策的出臺,對建設用地以及部分開發貸款的影響,使得2005年房市供給量有可能明顯低于2004年。目前我國房地產現實開發量為每年大約300萬套到400萬套住宅,這個數值甚至達不到城市新增家庭需求總量的50%。在供給有限的市場里,消費勢頭的增長是毋庸質疑的。
當前,人民的消費已從衣食為主開始轉向購買住房和汽車,這個消費熱點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巨大推動力。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中央政府進行宏觀調控不僅不是限制居民消費,而是引導和鼓勵居民理性消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我國經濟仍然處在本輪增長周期的上升階段,2005年將是一個較快發展的年頭,因此盡管經過一年多來的宏觀調控,但是總需求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時期,居民消費也已轉向以住宅為主。而以住宅為主的消費趨勢將是一個長期趨勢,不會因短期政策的調整而改變。另外政府調控的目的在于讓房價漲勢放緩或者說是保持平衡,政府不希望房價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房價大落對老百姓沒有好處,在大多數人生活還不很富裕的今天,對老百姓來說買房可能要花去他們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積蓄,現在大部分家庭擁有自己的房產,房價大落,許多家庭會出現資產縮水,銀行壞賬上升,對金融安全帶來威脅,特別是對社會穩定乃至國民經濟的其他方面產生長遠而具有破壞性的影響。
從4月15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全國房地產價格走勢的調查報告來看,房價仍在高位運行。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35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9.8%,比去年同期漲幅上升了2.1個百分點,比去年四季度上漲2.7%。分地區看,在35個大中城市中,有8個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漲幅超過10%,其中上海19.1%,杭州13.8%,成都12.5%,廈門12.4%,青島11.7%,寧波11.6%,南京11.6%,武漢11.2%,與去年一季度相比,房屋銷售價格除長沙有所下降外,其它城市均有不同幅度上漲。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房價上漲趨緩,但仍然是穩中有升。5月16日~5月22日一周,北京、重慶、南京、武漢等11個城市商品房平均價格與上周環比穩定。上海商品房價格4月份環比上漲0.5%,進入5月份以來,周環比分別上漲0.26%、0.49%、0.91%,漲幅已明顯趨緩。
從成本的角度看,目前房價大跌的可能性不存在,土地出讓金不能少,少了基礎配套設施做不了,拆遷費用也不能降,建筑材料價格成本也居高不下,所以對于未來樓市的走向,應是平穩增長。
(李煥軍) |